“性能不够,核数来凑。”在很长的时间里,这句话用来调侃堆砌核心数量,而不提高核心性能的芯片设计商。然而,随着硅基芯片的制程工艺即将迎来1nm的瓶颈,采用“胶水”方案的多核心处理器将成为主流的技术路线,这一点在苹果和英伟达的产品发布会上已经体现。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,当制程工艺低于1nm时,现有硅基材料将无法满足处理器的电气性能需求,增加处理器的核心数量将成为提高处理性能的主流方案。无论是X86架构还是ARM架构,甚至是RISC-V架构,都将迎来这一时刻。
多核心处理器最先是AMD的杀手锏,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英特尔处理器性能一直领先,为了打破Intel处理器的性能优势,AMD最先设计了双核处理器的技术方案,只不过Intel为了抢首发,先于AMD匆匆发布了双核处理器。不过由于Intel过于匆忙,技术还不成熟,导致双核处理器性能低下,因此才有了“胶水”处理器一说,妥妥的贬义词。当然,随着多核心技术的成熟,产品性能已经大大提高,如今在X86架构四核处理器已经成为了入门产品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AMD为了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,一直采用先进制程加多核心的技术路线,从AMD一路上扬的市场份额和公司市值来看,这种策略是成功的。
其实,在服务器领域,多核心处理器一直是主力,大如超级计算机,也是通过软件实现的多核心的协同工作。在前几年单核心峰值还是商家宣传的重点,如今能效表现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点。当然,这也与个人PC市场规模的消退有着密切的联系。在个人市场领域,峰值性能跟游戏性能相关,峰值是有价值的。而作为生产工具使用时,稳定性和能效比才主要的考量维度。因此,大多数工作站基本都是多核心、稳定优先。
在ARM处理器领域,多核心设计贯穿始终,ARM架构处理器基本都是SoC设计,即system on chip,一个芯片集成了多个不同功能的运算单元,比如CPU、GPU、NPU、DPU、DSP、VPU等运算核心。华为算是较早推核的设计商,自从ARM进入ArmV9时代,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加入堆核的队伍,而阿里云、苹果、英伟达的堆核能力更是叹为观止。从X2开始,ARM CPU进入3.0GHz时代,足以满足常规的运算需求,ARM PC也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产品线。优秀的能效表现,出色的编解码性能,低廉的价格,这些都成为ARM PC的优势。而苹果的一通操作,让原来越多的人关注到ARM PC这个市场。阿里云和英伟达主要是在服务器领域布局ARM芯片,也都是堆核策略。在服务器领域,能耗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,ARM处理器的能效比是一大优势。
如今,2nm的制程已经在路上,硅基芯片即将迎来制程的瓶颈,碳基芯片目前还为进入商用阶段,量子计算机也仅处于早期的验证阶段,离产品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目前看来,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“胶水”方案的多核心处理器将是主流。
版权声明:原创文章,转载须注明出处,ScenSmart智造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