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物联网操作系统领域,有机会登顶的只有华为的鸿蒙系统和谷歌的Fuchsia OS。二者初期研发节奏基本一致,由于美国的制裁,华为不得不加快研发节奏,鸿蒙OS提前与大家见面。目前鸿蒙系统的用户已经超过3亿,在消费类电子、矿业、汽车电子等领域均有应用,而Fuchsia OS仅在智能家居产品上试水。毫无疑问,鸿蒙OS有着巨大的先发优势,那用户过亿的鸿蒙系统能否打赢物联网操作系统这场战争呢?
并不是安卓的替代品
谷歌开发的 Fuchsia OS,华为打造的鸿蒙系统,在进入大众视野之时,就被大众带上了取代安卓的帽子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安卓系统有大量的存量用户,除了数十亿台手机平板电脑在用,在各大领域上也算是无处不在:电视有 Android TV、车机有 Android Auto、手表有 Android Wear(后改为 Wear OS by Google)。而Fuchsia OS和鸿蒙系统支持的平台不但包括智能手机、手表、车机、平板电脑和 PC,甚至是智能家电、交通信号灯之类的嵌入式设备。新系统大都面临着bugs、生态不完善等问题,如果强行切换至新系统,会给开发者造成巨大的麻烦,软件重写、重新适配都会产生巨大的的工作量,很可能会造成用户的丢失。因此,Fuchsia OS和鸿蒙系统是面向未来物联网设备的操作系统,但是由于科技战,鸿蒙系统提前进入了落地阶段,虽是硬着陆但也使得鸿蒙系统有了先发优势。
美国发起了对华为的制裁,使得鸿蒙系统的研发进度加快,提前进入落地阶段。虽说初期的鸿蒙系统确实功能单一,有诸多的不完善,但是华为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团队,高频次的更新,还是完成了过渡。对于普通用户来说,操作系统的更换并不会产生不便。并且为了获取用户的反馈,华为为众多设备提供了适配,让很多老设备也用上了鸿蒙系统。用户量对于一个操作系统的生态发展是十分重要的,目前鸿蒙系统的用户数量过亿,虽然离主流操作系统还有较大的差距,但这仅仅是开始,随着众多物联网设备上线,会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。
鸿蒙系统跟Fuchsia OS都是面向物联网的操作系统,相比Fuchsia OS只在智能音箱上有所应用,鸿蒙系统的落地场景要丰富得多。除了“1+8”策略中的消费类电子,鸿蒙系统在矿业、汽车、小家电等行业中均有产品落地,可以说鸿蒙系统已经真正成为跨设备的物联网系统,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、单一场景。而对于操作系统来说,种子用的获取、生态的建设都是提高其产品竞争力的必要因素。鸿蒙系统的先发优势十分明显。
华为被美国制裁,说到底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。在汽车行业,中国拿市场换技术、资金,总得来讲还算是成功的,也培育出一些优秀的车企。遗憾的是在半导体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并没有取得成功。受到一些“造不如买”的迷惑,中国几乎是放弃了高端半导体芯片的自主研发,操作系统更是一蹶不振,没有丝毫竞争力。造成了虽然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,如今却被被别人卡脖子的局面。虽然有些晚,但卡脖子反而促进了本土操作系统的发展。在这种敏感的时期,国产操作系统在政策上可以享受巨大的红利。简单来说,国有政企的强制采购,一些标案的加分项,都催动市场投向自主的操作系统。
而在众多国产操作系统中,可以说鸿蒙系统是最能打的哪一个。说到底产品还是要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,以往的操作系统有着兼容性差、稳定性差的缺点,很多设备放着吃灰,成为了摆设,何谈生态的健康发展呢?但是华为的战斗力是人尽皆知的,产品的用户体验很好,这是发展生态的基础。并且鸿蒙系统是开源的,任何开发者都可以获得OpenHarmony的源代码,这为鸿蒙系统的生态发展提供了活力。
结语:
从当下的形式来看,鸿蒙系统确实处于物联网操作系统的优势地位,用户数量、设备多样性都具有明显的优势。但是谷歌安卓系统的存量用户十分巨大,如果谷歌采取激进的迭代策略,直接将现有安卓系统换成Fuchsia OS,那胜负将未可知。但无论如何,二者都将是物联网操作系统的主要玩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