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31日,深圳——在高性能计算领域,中国科技企业迎来了又一里程碑。深圳睿思芯科(RISC-Mind)正式发布中国首款全自研高性能RISC-V服务器芯片“灵羽处理器”(Lingyu Processor)。这款芯片凭借其创新的“一芯双核”架构设计、卓越的性能表现以及广泛的生态适配,标志着中国在RISC-V架构领域的技术突破,也为国产高性能计算芯片的规模化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灵羽处理器:全自研技术,性能比肩国际主流

此外,灵羽处理器在能效比方面表现突出,TDP仅为140W,并通过内置自研RISC-V核心实现动态供电与频率调整,进一步优化功耗管理。在接口配置上,灵羽处理器支持DDR5高速内存、PCIe 5.0标准及CXL 2.0协议,单路支持96通道PCIe 5.0,可接入超过20盘NVMe全闪存储服务器、8卡GPU直连以及6块400Gbps高性能网卡,满足大模型时代对新型计算需求的多样化支持。
构建完整生态体系,推动RISC-V产业化发展
灵羽处理器的成功发布离不开其背后强大的生态支持。目前,睿思芯科已与联想、三诺等头部OEM企业达成深度合作,联合打造基于灵羽处理器的服务器系统级解决方案。联想集团联宝智能设备与方案业务群组总经理曲松涛表示,RISC-V的灵活性和拓展性特别符合未来端云混合计算模式的发展需求,灵羽处理器的“一芯双核”设计将为大语言模型推理任务提供更强的竞争力。
与此同时,灵羽处理器已完成对openKylin、Fedora、Deepin等国产及国际操作系统的广泛适配,并支持主流数据库、机器学习框架、虚拟化环境与多租户容器部署等复杂场景。睿思芯科还与存储头部企业江波龙合作研发智能全闪存储系统,并联合星辰天合(XSKY)打造云边协同、数据存储与管理的服务生态,进一步拓展了灵羽处理器的应用场景。
RISC-V生态崛起,中国市场潜力巨大
随着全球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,RISC-V架构凭借其开源、开放、灵活定制的特点,正逐步成为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要选择。市场研究机构IDC预测,到2028年,中国非x86服务器处理器出货量将达到200万片,其中RISC-V架构芯片将占据百万片规模,市场需求达数十亿美元。
中国市场在RISC-V生态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。数据显示,过去一年全球RISC-V芯片出货量突破100亿颗,中国独占超过50%的份额。从高性能计算到嵌入式应用,RISC-V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。睿思芯科创始人谭章熹博士表示,RISC-V架构的国产化突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胜利,更是重构中国半导体产业底层生态的开始。
结语:迈向规模部署,助力国产计算生态创新
灵羽处理器的发布,不仅填补了中国在高性能RISC-V服务器芯片领域的空白,也为国产计算生态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。睿思芯科计划在未来三年持续拓展产品矩阵,通过工艺与核心微架构的交替迭代,每12个月推出一款旗舰产品,每代性能翻番,进一步优化总体拥有成本(TCO)。
随着灵羽处理器的落地,高性能RISC-V生态正逐步成型并迈向规模部署阶段。睿思芯科将携手产业链伙伴,加速构建从芯片到服务器整机、系统软件到行业应用的完整生态闭环,为国产计算生态打造安全、高效的自主算力底座,助力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更高的话语权。